中新网上海3月20日电(记者 陈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患者中若同时患有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病情更易反复发作,需要频繁住院治疗,且病死率较高。

记者20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开展研究,创新将物联网医学应用于使用家庭无创通气患者的居家疾病管理中,通过构建物联网慢病管理平台,实现了对患者相关参数的远程监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的白春学、宋元林教授联袂清华大学医学院廖洪恩教授共同获得的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柳叶刀》子刊《电子临床医学》(《eClinicalMedicine》)上。

中国专家的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柳叶刀》子刊《电子临床医学》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供图

在这项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中,研究人员率先应用物联网技术,对使用家庭无创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管理后展开分析。结果提示,经过1年的干预管理后,相比常规无创通气患者,物联网无创通气管理组患者在身体功能、呼吸症状、伴随症状和睡眠状况等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有所改善。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物联网组较常规组患者1年内急性加重再入院时间延长;物联网组患者的急性加重再入院率为34.3%,相比常规组的56.0%低了21.7%。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尽管目前对于慢性稳定期合并高碳酸血症的慢性阻塞性肺患者,推荐使用家庭无创通气进行治疗,但在如何实施恰当的随访、远程监测及院外延续性管理等方面,是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介绍,研究团队建立了一个远程物联网呼吸慢病数据管理平台。该平台不仅集成了患者的病情信息、每日呼吸机使用数据以及随访情况等关键信息,而且实现了数据的实时更新、自动分析处理,生成报告供医疗管理团队查阅。

通过设置预警指标,研究团队能早期识别潜在风险,并及时进行干预,为患者提供了院外延续性管理。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患者的依从性,还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据宋元林教授介绍:当患者在使用家庭无创通气进行治疗时,如果发生治疗时长不足、漏气量过高、呼吸频率过快等异常情况,医疗管理团队可以第一时间通过数据管理平台监测到,并快速给予患者相关干预措施。此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遇到任何设备技术问题,可以随时拨打咨询热线,由技术服务专员来进行设备的维护和耗材的更换。

研究团队方面表示,这一研究成果标志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管理进入了精准智慧医疗的新阶段。(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扫描下方二维码,一个老毕登免费为你解答更多软件开发疑问!

物联网开发中的边缘计算技术:从“云依赖”到“端智能”的突围战

在2025年的物联网产业版图中,边缘计算已从“配角”跃升为“主角”。当一台自动驾驶汽车以100km/h的速度行驶时,每秒需处理20GB路况数据——若依赖传统云计算架构,50ms的传输延迟足以让车辆在1.39米外错过最佳避险时机;而搭载边缘计算模块的车辆,响应时间可压缩至5ms内,决策效率提升10倍(数据来源:2025年自动驾驶安全白皮书)。这背后是物联网开发范式的根本性变革:从“数据上云”转向“算

物联网开发全攻略:从0到1打造智能系统!

"物联网项目太复杂?""实施起来总踩坑?"别慌!根据IDC最新报告,采用标准化流程的物联网项目,成功率提升73%!本文将带您解锁物联网开发与实施的正确姿势,全程干货无尿点。一、黄金七步开发法:让项目稳如老狗Step1:需求挖掘(20%项目失败卡在这)灵魂三问:要解决什么核心问题?(比如:工厂设备故障预测)涉及哪些物理对象?(温度传感器、振动仪等)数据流向哪里?(本地处理/云端分析)工具包:用户旅程

2025年声学物联网开发:城市噪声地图与源头定位系统(智慧城市、声学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2025年的声学物联网开发聚焦于城市噪声地图与源头定位系统的构建,以智慧城市的理念为核心,结合先进的声学分析技术,为城市噪声治理提供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一、背景与意义城市噪声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不仅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潜在危害。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十四

物联网开发框架测评:ThingsBoard vs Kaa功能扩展性对比

在物联网(IoT)领域,选择一个合适的开发框架对于项目的成功至关重要。ThingsBoard和Kaa作为两款备受欢迎的开源物联网平台,各自具备独特的功能和优势。本文将从功能扩展性的角度出发,对这两款框架进行详细对比,以帮助开发者在技术选型时做出明智决策。一、引言物联网项目的复杂性日益增加,对开发框架的功能扩展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功能扩展性不仅关乎框架能否满足当前项目的需求,还决定了其在未来项目迭代和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