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小程序以其便捷、无需下载的特点,迅速成为用户喜爱的应用形式。然而,随着小程序市场的蓬勃发展,其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制作小程序时常见的安全漏洞,并分享一些实用的防范措施,帮助大家将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里!
1. 源代码泄露风险
小程序的本质是网页交互,其通讯更容易被破解。由于小程序源码难以混淆加密,导致山寨仿冒小程序大量出现。这些山寨小程序不仅侵犯了正版小程序的知识产权,更可能通过窃取用户信息、植入恶意代码等方式,对用户权益造成侵害。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CC)发布的《2020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显示,超过90%的小程序在程序源代码暴露关键信息和输入敏感信息时未采取防护措施,这无疑为黑客攻击提供了可乘之机。
防范措施:
- 开发者在发布小程序前,应对源码进行严格的混淆加密处理,以减少被破解的风险。
- 定期对小程序进行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
2. 授权陷阱
微信小程序如同App开发商和用户之间的一道桥梁,二者的信息交互都要通过微信平台转发。因此,通过微信可以获取所有的网络请求和存储数据。一些不法小程序商家通过设置“可登陆授权”的方式,诱导用户授权以获取用户信息,进而对用户权益进行侵犯。例如,用户在使用某小程序时,可能会收到需要绑定手机号码的提示,一旦绑定,就可能不断接到广告推销电话,严重扰乱生活。
防范措施:
- 用户在使用小程序时,应警惕各种授权请求,尤其是“获取位置信息”“短信读取”“访问通讯录”等敏感权限。
- 如已通过相关授权,可在使用完小程序后将其关闭,避免信息泄露。
- 对于要求输入个人敏感信息、绑定手机号的小程序,要特别关注其真实性、可靠性,避免由此带来的网络诈骗、骚扰推销等。
3. 钓鱼窃密隐患
随着小程序应用的不断推广,未来所有人都将能参与到小程序的制作过程中。这虽然促进了小程序的多样化发展,但也为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可能会开发钓鱼微信小程序,在访问的页面中加挂木马,并想方设法绕过微信审核,从而窃取用户信息或造成财产损失。
防范措施:
- 用户在使用小程序时,应先查看其运营公司和相关公众号,以此判别该小程序的身份。
- 在面对功能相同的小程序时,尽量使用大品牌或自己熟悉、使用过的。
- 不要随意扫码进入小程序,不要随意使用“附近的小程序”功能。
4. 数据传输未加密
个人信息在本地储存和网络传输过程中未进行加密处理,是小程序安全的另一大隐患。一旦这些数据被黑客窃取或篡改,将对用户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防范措施:
- 开发者在开发小程序时,应遵循安全编码的规范,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
- 用户在使用小程序时,尤其是在公共Wi-Fi环境下,应避免进行机密数据或隐私信息的操作。如需要发送重要数据时,应使用可靠的加密方式传输数据。
5. 小程序安全扫描服务
为了提高小程序的安全性,减少被黑客攻击的风险,开发者可以考虑使用小程序安全扫描服务。这是一种对小程序进行系统性检查和评估的过程,目的是识别并修复可能导致安全漏洞和风险的代码问题和配置问题。
服务费用:
- 基础版:适用于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主要用于临时或短期安全需求场景,价格约为1000元/次。
- 专业版: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安全扫描服务,适用于需要中长期安全需求的企业用户,价格约为5000元/次。
结语
小程序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应用形式,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无论是开发者还是用户,都应提高安全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共同维护小程序的安全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小程序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不会成为用户信息安全的“定时炸弹”。
在数字世界里,每一条信息都至关重要。保护好每一条信息,就是保护好我们自己的一部分。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小程序的安全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扫描下方二维码,一个老毕登免费为你解答更多软件开发疑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