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设计微信小程序让我很有成就感。 日前,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一年级学生来到广州微信总部,上了一堂热闹的公开课。 学生们展示了基于小程序编程的高中数学建模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据了解,这是全国首个公开的微信小程序教育课,也标志着“小程序编程+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启动。
本学期,97中副校长吴晶晶启动了一项特色数学教学项目。 高中一年级数学老师叶玉音布置了一个题目——“设计一个照顾学校生态园植物的微信小程序”。 这是根据高中新教材中数学建模活动“构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设计。 鼓励学生运用数学思维,选择植物保护中的具体问题,将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积极利用小程序编程,根据数学模型构建实用的小程序。
公开课上,学生们分组汇报了自己的设计成果。 围绕主题,各小组关注并解决不同的问题。 一些团体计划通过连接土壤湿度传感器,将小程序设计为校园月季花坛的“花卉种植工具”。 学生可以在小程序上控制月季花的土壤状况。 当湿度低于50时,可提醒值班学生。 去浇水。 另一组则更加注重互动性和分享功能,设计了“活力97绿伴我”小程序,可以实现日程查询、关怀提醒、记录成长、与同学分享等功能。 有的团体设计的小程序还具有作物地图、浇水排名等功能,各有特色。
设计过程中,学生们在华南理工大学大学生志愿者的指导下,利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小程序开发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比如计算每个种植面积的大概需水量、计算不规则的水量等。种植面积,并计算灌溉量。 设备的覆盖范围等
一年级四年级学生黄子玲说:“这样的课程让我们更加喜欢数学,明白了数学在解决问题时的重要性,不仅对学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们对数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好地理解技术和小程序。” 对编程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初中所长、信息技术研究员袁泽基表示,“我们使用微信这么多年,但从未尝试或想过在教学中使用微信小程序。 这门课非常适合。 新课程标准能够培养学生在现实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学生解决问题的新视角。”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揭牌仪式,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正式成为全国首个“微信小程序教育创新合作示范基地”。 广州市第九十七中校长孔文涛介绍,广州市第九十七中是“广州市基础教育学科示范学校”、“数学学科示范教学研究基地”。 “学校希望立足两个基地,与微信团队合作开发小程序,用工具推动学校数学等学科课程的实施,尝试创新教育方式。”
九球中学依托小程序教育平台的能力和课程,将小程序编程与数学建模相结合,探索了中学数学教育创新的新路径。 在此过程中,华南理工大学也积极参与,动员大学生志愿者与九球中学的学生组成“大手牵小手”项目式学习团队,为高中生提供算法和技术支持。 腾讯微信团队与广州市97中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度合作,也探索建立了“高中+大学+社会”三方协作下的课程开发与运营新模式资源”。
此次尝试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学校,坚定了97中学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步伐。 97中党委书记林丽华表示,对于中学生来说,教学方式的改变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关注生活情境中的实际情况,尝试运用信息技术来学习由任务驱动的任务。 解决真正的问题。
微信小程序生态负责人余红晓表示,小程序“开发门槛低”、“应用快”的特点为编程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 从今年开始,微信团队还推出了专门针对教学场景的小程序教育平台。 平台支持教师和学生账户管理、上传教学代码包、查看作业。 同时,小程序教育平台还支持学校主体下的优秀学生展示。 学生的小程序可以运行了。 为了降低学习门槛,小程序教育平台还提供配套的项目模板代码和基础课程,帮助年轻人创新解决实际问题,快速专业地设计开发属于自己的微信小程序。
扫描下方二维码,一个老毕登免费为你解答更多软件开发疑问!
